<big id="hi5jt"></big>
    <var id="hi5jt"></var>
  1. <b id="hi5jt"></b>
    <b id="hi5jt"></b>
  2. <b id="hi5jt"></b>
      1. 
        
        1. 岳陽市洞庭濾料砂石有限公司 DONGTING LAKE IN YUEYANG CITY, SAND FILTER LTD.

          服務熱線:13707302535

          新聞動態

          多個城市面臨水源困境 學者稱調水工程存隱憂

               建德人劉禮林第四次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后,接到了杭州市林業水利局的電話,邀請他11月9日下午參加千島湖引水工程的溝通會。

            浙江省建德市上游的千島湖,在2011年環保部公布的水質公報中唯一一個一類水質的大型水庫,是極其理想的水源地。杭州、嘉興都希望通過引水工程,從千島湖分一瓢清水。

            杭州、嘉興并不缺水,但缺干凈的水,這也是全國多數城市面臨的共同危機。

           千島湖引水風波

            杭州80%以上的飲用水都來自錢塘江,水源單一,錢塘江一旦發生突發性污染事故,杭州就面臨斷水的危險。

            而錢塘江的水質也算不上好,人口眾多的錢塘江上游工業發達,水質呈惡化趨勢,水質難以得到保障。

            浙江省環保廳廳長徐震認為2012年上半年浙江省水質的污染反彈“非常嚴重”——錢塘江流域檢出67種有機污染物,其中苯并芘、二氯甲烷等五種有機污染物濃度在枯水期超過飲用水源地水質標準。

            在此背景下,8年前被反對聲淹沒的千島湖(又名新安江水庫)引水工程重新被提起。早在2003年,浙江省就成立了新安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領導小組。

            當時的引水方案是,每年從千島湖取水13億立方米,分別向杭州和嘉興供水,如果有可能,還可以為上海供水,總投資達128億。

            反對聲迭起,浙江水利界一位人士告訴《南都周刊》,當時的擔心是,如果錢塘江水質差,還是要以治理為主,而不是放棄錢塘江的治理,去千島湖引水。

            一般而言,政府會更重視對主要的飲用水源的治理。一旦從千島湖引水,有了替代水源,可能會放松對錢塘江流域的治理,一些被關停的企業重新開始排污,會對流域造成更大的污染。

            重量級反對者錢正英,原水利部部長、工程院院士,她認為千島湖這么好的水,應該留給子孫,要解決飲用水問題,首先是要治理錢塘江。

            當時的結論是,這個引水工程暫時擱置。

            8年之后,錢塘江的水質仍然不容樂觀。

            浙江省政協發布的一份錢塘江水環境的調研報告稱,錢塘江流域內多條支流污染嚴重,水質以四類和劣五類為主,飲用水安全存在較大隱患。

            2011年6月在錢塘江流域連續發生兩起水源污染事件更是重啟千島湖引水工程的導火索。20噸苯酚流入錢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杭州余杭區自來水廠的水源被來自青山湖工業園區的苯烯類有機物污染。超過70萬市民的飲用水受到影響,杭州多個大型超市的瓶裝水被搶購一空。

            就在兩起水源污染事故發生的2011年6月,千島湖引水工程前期領導小組又一次成立,設計的引水規模每年總共約20.7億立方米,第一批前期工作經費1200萬元早已下達使用。

            這一次站出來反對的是位于千島湖下游的建德市。2012年4月,建德市人大常委主任程茂紅,在杭州市領導來建德調研千島湖引水工程的座談會上,炮轟千島湖引水工程,“對建德來說,不是抽水,而是抽血?!?

            程茂紅的講話長達一個半小時,這份講話錄音隨后傳遍了整個建德市。

            建德市民開始在各大網站發帖呼吁,試圖引起媒體關注。建德民眾在建德文化廣場上發起“反對引水工程,保衛母親河”的簽名活動,征集到簽名超過1萬個。

            劉禮林走了另一條路,他開始給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寫公開信,并向杭州市政府提交申請,要求政府公布千島湖引水工程的項目建議書。

            半年過后,在劉禮林第四次申請信息公開后,千島湖引水工程前期辦公室和浙江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張永進總工程師一道接待了劉禮林,“感謝他們專門為一個普通市民當面答疑,但實質性的問題都沒有明確答復?!?

           找水運動

            不只是杭州,中國多個城市都面臨著嚴峻的水源困境。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曾預測,未來十年,不少城市都不得不放棄原有的水源地。

            環保部2010年環境公報顯示,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共監測395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中,不達標水量為51.8億噸,占23.5%。

            而水利部的調查數據顯示,2004年全國4555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中,638個水質不合格,占水源地總數的14%,1233個水量不合格,占水源地總數的27%。水質、水量不合格影響人口有9480萬人,飲用水不安全城市有205個。

            無論是環保部,還是水利部,都把三類水算作合格水源地。實際上,專家認為,一類二類水才是合格的水源地。

            “水源地的水質應該滿足一類二類水質標準,因為水源污染比較嚴重,就默認三類也可以,”清華大學飲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長劉文君教授說。

            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總工程師宋蘭合判斷,剔除掉事實上不合格的三類水源,再剔除部分一二類水源中實際不合格的部分,中國城市水源地真正合格的比例大約為50%。

            馬中的預言正慢慢變成現實,多個城市不得不尋找新的水源。要在被污染的水體中找到一片干凈的水源,并不容易。

            2012年上半年,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為輕度污染。一類二類三類水質斷面比例為51.5%,劣五類水質斷面的比例為15.5%。七大水系中,除長江和珠江水質相對好些,淮河為輕度污染,黃河、松花江和遼河為中度污染,海河為重度污染。

            湖泊的水質更不樂觀,只有洱海和鄱陽湖滿足三類水質標準,白洋淀和滇池是劣五類水,巢湖和洪澤湖是五類水。

            上海算得上幸運,在長江上找到一個新的水源——青草沙。

            上海的水源變遷史更像是一部水體污染史。上海城市水源地基本沿續“污染—遷移—再污染—再遷移”的模式。由于水源地水質的污染,上海的水源地經歷了從蘇州河到黃浦江,從黃浦江市區段到上游段,再往松浦大橋并向長江取水的遷移過程。

            青草沙水庫建成前,黃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水源地,提供一半以上的飲用水。但黃浦江的水量有限,而且受到上游和沿岸污染,水質較差,屬于三類到四類水,部分水源不再符合飲用水標準。

            1990年代開始,上海開始尋找新的水源地??晒┻x擇的水源有三個,黃浦江、地下水、長江。地下水超采會引起地面沉降,而長江的可采水量豐沛,而且水質良好,是新水源的不二選擇。

            幾番篩選,位于長興島的青草沙水域是理想的水源地,它可以形成一個半封閉式水域,易于施工,是建造水庫的理想地點。更重要的是,青草沙水域的水質能達到二類水標準。

            在經過了十五年前期論證后,青草沙水庫于2006年開工建設,2011年建成,2012年10月開始為上海1300萬市民提供飲用水。

            并不是每個城市都如上海一般幸運,有多個水源可供選擇,特別是在資源型缺水的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上的北京,人均水資源量已從300m3 降至100m3 點左右,僅為國際公認的缺水警戒線人均1000 m3 的十分之一,是全球最缺水的超級大都市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教授侯東民提到,北京嚴重超采水庫水及地下水,并不時緊急從更嚴重缺水的河北調水,目前正協商從頻遭斷流的黃河調水,最后的希望是耗資巨大的南水北調工程。

            甚至不缺水的廣州也要調水。調水前,珠江廣州河段和東江北干流水質以五類和劣五類為主, 導致廣州市中心區的西村、江村、石門水廠的取水水源水質嚴重污染,不適合作為飲用水源。一項耗資90億的西江引水工程為廣州開辟了新的水源。

            “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出現普遍的調水現象,”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的石磊博士說。

            調水隱憂

            為了改變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狀況,人類在1950年開始大規模興建了調水工程。

            對于資源性缺水的城市,調水工程確能緩解水危機。調水是人工改變水資源時空分配的活動,對生態環境將產生復雜而深遠的影響,會帶來水質惡化、咸水入侵、生物物種發生變化、疾病傳播等一系列環境問題。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樓越平認為,河流具有自身的調節反饋機制,河流的流量越大,河道斷面越大。流量減少后,原先的河床會逐步去適應流量的變化,產生河道的淤積,使得河道斷面縮小。如果調水工程的引水量過大,會造成下游河道的流量減少,繼而引起河道生態環境的變化。

            河道內水量減少也使水體的自凈能力受到影響,同樣的污染排放,水量減少,河流的稀釋能力和自凈能力會有程度不同的減弱,河流的水質就會變差。

            千島湖畔的建德,水清霧奇風涼,水溫常年穩定在17度,是難得一見的清涼世界。千島湖宛如一個巨大的天然空調,給小城建德帶來獨特的小氣候。千島湖下游建德境內的新安江有漓江美譽,江水清澈見底,晨間暮時濃霧翻滾如仙境,是休閑避暑勝地。

            建德民眾擔憂,引水工程之后,這一切將不復存在。

            建德市人大常委主任程茂紅,在炮轟千島湖引水的座談會上提到,千島湖的水從古至今都流向建德,現在人為地給改變了流向,對建德的環境影響不可估量。

            程茂紅認為,新安江流域水資源總量減少,河道水位、流量、流速等的改變,以及河道泥砂淤積加劇等現象,必將進一步削弱流域下游水域環境的承載能力,造成水質的惡化,破壞水體的生態環境平衡,導致航道功能的改變,導致“冬暖夏涼”、“清涼世界”城市功能概念的損失,導致“三江兩岸”流域的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而且,工程運行后必將降低整個水域的自凈能力。

            更讓建德人擔心的,是媒體披露的引水量——年引水20.7億立方米。

            按照程茂紅的說法,新安江水庫多年平均來水量是102億立方米,20.7億立方米的年引水量,相當于20%的水被引走了,“如果徑流量影響達到30%的話,就會對河流生態造成嚴重破壞。30%是嚴重破壞,20%是影響幾何?誰能夠給出一個確切的數字?現在是說引水20.7億立方,但是,我國很多引水工程運行后往往是超過設計能力的,那么千島湖引水也有可能是40.7億,或者是60.7億立方米,那建德的生態是真的可以說是不復存在,”程茂紅說。

            多位接受采訪的環境專家和水利專家都反對長距離的調水工程。

            “遠距離調水的成本比較高,不僅僅是經濟成本,還有社會成本,沿路要征用土地、拆遷、移民。突發性的地震和地質沉降還對調窖水的管道產生影響,”浙江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海洋局海洋二所研究員許建平說。

            劉文君更是堅決反對調水工程,“水源污染了,我就去找新的水源,去調水,似乎是個非常便捷的方式,又能解決水源,又能拉動GDP,但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劉文君說,“調水工程帶來問題并不少見,珠海就是因為上游西江調水工程造成水資源減少,海水倒灌,咸潮入侵?!?

            “具體到千島湖引水工程,在錢塘江流域節水和治污的前提下,適當引一點高質量的水作為杭州城市居民的飲用水,還是可行的?!币晃徊辉竿嘎缎彰恼憬∷麑<艺J為,“關鍵還是要看現在是不是到了必須從千島湖引水的時機。如果到了這個時機,引水量是否合適,對新安江水庫下游河道功能、河流生態環境、沿江城鄉用水等的影響是否在可以接受的范圍,”這位專家強調,“如果從千島湖引水量過大的話是不合適的?!?

            從全球的角度看,美國加州調水工程使加州95%的濕地消失,水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依存于濕地的候鳥和水鳥由6000萬只減少到300 萬只,鮑魚減少了80%。

            芝加哥密執安湖引水工程是近代最早和最有爭議的調水工程之一。1948年芝加哥受到流行性傷寒的侵襲,后經查明,原因是密執安湖的供水管道進口遭到了污染。

            前蘇聯“北水南調”工程也引起斯維爾河徑流量減少,使拉多加湖無機鹽總量、礦化度、生物性堆積物增加,水質惡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吉余在《南水北調工程對長江河口生態環境的影響》中提到,南水北調工程導致長江河口生物物種發生變化。1998年與1983年相比,浮游生物減少69%; 底棲生物減少54%,國家保護物種如中華鱘、白鰭豚、胭脂魚等幾乎滅絕。

            “現在調水已經變成很多決策部門的主要選擇,這是不合理的。調水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偶爾為之,但絕不能變成一個常態,”劉文君教授說,“找到一個新的水源地是很困難的, 找到一個好水源,就去調水用水,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尋找水源的目的是保護水源,而不是去使用、破壞它?!?

            在我的印象中,自來水廠是個神秘機構,就像童話中魔法師的小屋,充斥著五顏六色的藥劑瓶,幾經調制后,一杯渾濁的河水就變成了透徹的清水。

            當我來到東莞東江水務有限公司第六水廠,保安將我們的車攔下來時,我又禁不住這樣胡思亂想起來。

            水廠并沒有傳言所說的臟亂差,相反,倒是設計得很有現代感,鼻子里也沒有充斥著任何異味。事實上,我此行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在當前飲用水安全備受爭議的背景下,自來水如何生產,如何進入家庭,以及在哪些環節容易帶來污染隱患。這也是越來越多公眾關注的焦點。

            取水

            東江水務有限公司第六水廠,位于東江南部支流南岸。我們進入廠區后,可以看到百米開外的略顯渾濁的東江。

            首先,江水會通過兩條粗大的引水渠,途經一個地下的格柵間。東莞東江水務有限公司監測站站長梁曦告訴我,在那里,機械抓手將把水中的各色雜物清除。遺憾的是,我們并未獲準目睹到底這第一道防線擋住了多少臟東西。

            隨后,我被領進一個控制室,往下望去,四臺深藍色的水泵,東西向地并列臥在一條水平線上,晝夜不停地抽取水井的水,然后送入預臭氧接觸池。

            取水時,每隔一小時,就有工作人員做一次包括氯化物在內的常規水質項目監測。這是近海地區特有的流程,即防范咸潮。

            咸潮的通俗表述,即海水倒灌入河道,這種天然水文現象一般發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節,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間。通常,海水的氯化物濃度高于5000毫克/升。如果咸潮發生后,河水中氯化物濃度,會從每升幾毫克上升到超過250毫克。水中的鹽度過高,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老年人和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的病人不宜飲用。

            按照中國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規定,氯化物含量均應小于250毫克/升。

            “只要東江水里的氯化物含量超過100毫克/升,我們就會預警?!绷宏卣f。

            有關部門此前稱,對付咸潮,要么提前取水制水,要么啟動供水調度預案,啟用其他水廠補供水。東江水務有限公司第三水廠廠長謝智勇也承認,如果咸潮嚴重,目前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東江上游流域調度淡水。

            在取水泵房角落,我很奇怪,那里居然擺放著一個普通的玻璃魚缸,里面游動著數條鯉魚。

            梁曦解釋說,在“原水”進入取水泵時,會加入氯氣來抑制藻類的繁殖。而加入氯氣的原水,會被一條細管道引入這個魚缸,再從另一端流出。如果鯉魚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意味著這樣的水相對安全,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

           化學課

            接下來的環節,我儼然回到了大學的化學課。水泵將水抽至室內的“預臭氧接觸池”。顧名思義,這里已經要用到臭氧,讓水中的部分有機物氧化,同時消除異味。

            沒有了異味的原水,被輸送到一個幾十米遠的配水溢流井。

            從配水溢流井出來后的水,會被工作人員投入一種叫聚合氯化鋁的液態凈水劑。這是一種用來凈化水的飲用水處理專用化學藥劑,可強力去除水中的顆粒物與膠體。

            每天,一輛槽罐車會裝著液態聚合氯化鋁,從東莞一家凈水劑生產公司駛出,直接運入第六水廠。

            聚合氯化鋁凈化劑運來后,并非馬上就被投至配水溢流井,而是選取部分樣本,送入水廠的化驗室?;炄藛T每次都要對運入水廠的聚合氯化鋁凈水劑進行化驗,檢測其各種指標是否合格。

            就在最近,廣東省衛生廳對東莞、順德等6個市(區)的18家自來水廠進行了抽檢,抽檢的樣品正是聚合氯化鋁樣品。這18份樣品,在被送往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后,只有4份樣品被檢測合格。其他14個不合格的樣品,均為鉛超標。

            合格的4個樣品中,其一正是取自第六水廠。梁曦說,從2009年9月28日這家水廠正式投產以來,聚合氯化鋁凈水劑從未出過問題。而“聚合氯化鋁中出現的部分重金屬超標,問題則多數出自原材料中?!?

            聚合氯化鋁在被量化后,被幾臺綠色的計量泵抽入到原水里。接下來,被注入了聚合氯化鋁的原水,由四根粗大的藍色圓管,導入到4組露天的絮凝池里。

            絮凝池呈網格分布,約三四個籃球場大小。它的作用其實就是分離泥水,用的就是氯化鋁作為混凝劑。

            我看到,通過絮凝池里的高低不同的網格所產生的無數小湍流,水中的懸浮物和其他雜質,形成了星星點點的白色礬花。

            混雜著無數礬花的水,連續在幾個絮凝池里翻滾后,礬花漸碩,再流入地勢稍低的4組平流沉淀池。在末端,設置了多個長方形的水槽,水槽上,密布著無數個圓孔,用來收集沉淀池的清水。

            每過一段時間,一輛虹吸式排泥車,會從網格絮凝池和平流沉淀池邊界位置上的鐵軌緩緩滑過來,利用平流池里兩岸底部的長長管道,將沉淀在池底的塵泥和雜質吸走。

            約1個半小時后,在平流池里流出了50-60米的水流,使網格絮凝池里產生的無數密實的礬花,漸漸與水分離,沉淀在離水面3米左右深的池底。之后,表層相對清澈的水,通過水槽上的圓孔,傾入水槽。這時,平流沉淀池里仍混雜著少量礬花和雜質的水流,在終端的出口處瀉入地勢更低的16個V形濾池。

            打造純凈水?

            水流在V形槽里作短暫停留后,瀉入池中的平穩地帶。

            在這個平穩地帶中央,有一個長方形的水槽。水槽兩邊的平地,分別被鋪上了1.2米厚的石英砂石。在這層石英砂石下面,還被鋪上了一層0.3米厚礫石承托層。礫石下面,被鋪上了數根反沖洗氣管。

            10分鐘后,流入V形濾池里的水,被石英砂石等粒狀濾料層截留住了懸浮在里面的雜質,水質因此而更加清澈透明。被截留了雜質的清水,順著V形池中央的水槽,進入了深度處理的工藝環節。

            這個環節,在整個東江水務有限公司五個自來水廠中,只有第六水廠才有,而其余水廠的制水工藝仍是130年前的傳統四步工藝(混凝、沉淀、過濾、加氯消毒)。在整個廣東省,也只有少數幾家自來水廠擁有了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

            謝智勇說,這是因東江水源的水質已不同以往,出現較大污染趨勢所致。

            在這道工序里,從V形濾池里過濾后的水,被提升泵抽至主臭氧接觸池。在這個池子里,由自來水廠內部的臭氧制備車間生產的臭氧,被管道引入。

            臭氧能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更容易吸附降解的小分子。

            被降解成小分子的有機物,隨著水流進入了生物活性炭濾池,池底鋪滿了厚厚的顆?;钚蕴?。

            在這個濾池里,具有高吸附能力的活性炭里,能吸附并利用微生物降解經臭氧化的有機物,進而實現深度凈化水質的目的?!昂统R幑に囅啾?,深度處理能進一步去除水中有機物,保證水質穩定性?!?

            完成了深度處理環節后,水流進入了接觸池,再次經過氯氣消毒后,最終接受檢測是否合格出廠。

            回顧整個流程,最讓我驚訝的是,自來水生產竟然需要大量用到臭氧和活性炭。通常,深度處理是制造純凈水才會使用的。面對我的疑問,謝智勇略自豪地承認,他們生產的自來水,在出廠時已能達到直飲的水平。

            梁曦也說,第六水廠生產出來的水,早已達到新國標的106項檢測指標。據他介紹,東江水務公司檢測站的檢測標準可以達到192項,遠超新國標。

            然而,水廠輸出的自來水,并不等于你我家中水龍頭放出的水。供水管網的老化與監管乏力——另一個深刻而現實的問題,還將繼續困擾著每一個都市人。

            我們到底應該喝怎樣的水?

            倒退回幾十年,這個問題只會換來白眼。到了今天,卻很難找到答案。在環境和水源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自來水雜質多,燒開水去除不了有害物質,桶裝水不可靠,飲水機會二次污染,直飲水管網不一定衛生,就連以某高端著稱的進口礦泉水也被曝光菌落超標。

            根據美國環??偸?005年發布的水質調查報告,供水系統中有機污染物 2110 種,飲用水中含 765 種,其中 190 種對人體有害,20 種為確認的致癌物,23 種為可疑致癌物,18 種為促癌物,56 種為致突變物。

            2012年7月,我國從1985年開始使用的《飲用水水質標準》終于 公布了新版本,檢測指標從35項增至106項。其中,毒理學指標就達到了74項,幾乎是原標準的5倍,有機污染物也從原來的5項增至53項。如此嚴格的標準可以名列世界前茅。

            然而,新國標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實施,我們至少要等到2015年。

            天花亂墜的技術

            怎么辦呢?我確實需要一款凈水設備了,于是我開始上網查找各種水質凈化調研論文,同時打電話給從事凈水行業的朋友,讓他推薦一款靠譜的凈水器。

            朋友直接把我帶到了電器商城,告訴我一個最直接的挑選方法:拆!

            拆什么?拆開凈水器的外殼?!艾F在市面上的凈水器,里面無非就干一種事:過濾?!?

            而過濾的主要工具,是各種濾芯。以一組市價二千到五千的廚房下裝凈水機為例,它的過濾系統通常由并排的幾種濾芯構成:

            第一級:PP棉濾芯

            這是一種用無臭無味的聚丙烯樹脂制成的纖維濾芯,上面有均勻細密的濾孔,過濾精度通常是1微米到5微米,能去掉粉塵、沙粒,酵母細胞、大腸菌等。

            第二級:活性炭濾芯

            活性炭我們不陌生,這種用煙煤、木頭、椰殼等經炭化而成的黑色多孔物質,由于上面密布微小孔隙,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積攤開能有1000平方米,比兩個標準籃球場還大。因此,它有巨大的吸附能力,對異味、余氯、有毒有機化合物、一些重金屬等去除能力特別強,能明顯提高水的清澈度。而且,由于它把許多大分子雜質去除了,后面的高精度過濾膜(比如微濾、超濾、反滲透膜等)的工作也減輕了,壽命和表現可以得到提升。

            但是,活性炭的缺點是壽命有限,用上幾個月就必須更換,一旦它吸滿了污染物,就會重新釋放到水里。而且活性炭中容易滋生微生物, 如假單細胞菌屬、產黃菌屬、芽胞桿菌屬等,因此有些廠家會添加銀元素等抑菌劑。

            第三級:過濾膜濾芯

            不管廠家叫它“親水膜”、“高濾膜”還是其他,它們在業內都按照過濾精度和原理,有著統一的名字。就像活性炭濾芯一樣,這些膜濾芯有使用壽命,要按時更換。它們的過濾精度由低到高分別是:MF微濾膜、UF超濾膜、NF納濾膜和RO反滲透膜。這樣說你就明白了,最高標準的反滲透膜,過濾完的是“純水”,過去通常用于工業——比如制造計算機芯片。其他膜效果遞減。

            我觀察了一下市面上的凈水器,果然主要都由這幾種濾芯構成。只不過,有些機器可能在第一級加了“砂濾”(如石英砂濾,主要去除懸浮物和顆粒雜質,對其他污染物沒有去除作用,更沒有保健作用),或是在最后加上臭氧、紫外線消毒等。

            朋友說:“現在國內外制造過濾膜和濾芯的廠家很多,價格相差一倍以上。就拿UF超濾膜濾芯來說,好的濾芯能過濾掉99%直徑小于0.005微米的污染物,而差的可能只能濾掉50%,或是時多時少,過濾精度也許根本沒有它聲稱的那么高?!?

            我傻眼了,那怎么挑?

            他拆下一條濾芯,在側面找到個圓形的標志,里面印著NSF?!癗SF是一家國外的非營利第三方認證機構,是世界衛生組織在食品安全與飲用水安全與處理方面的指定合作中心。如果一個濾芯或者凈水機打上了NSF的標記,你可以相信它達到了宣傳資料上說明的過濾能力,而且工藝和設計都是無污染和功能性缺陷的?!?

            不過,要取得這種認證非常費時費力,起碼要折騰八個月到一年,這中間已經夠競爭對手換代幾次了。而且,就算一臺機器拿到了NSF認證,以后要更換一個螺絲的話,都要重新認證。難怪,很多國產品牌的機子上根本找不到這個標志,而有這個標志的價格則要高一大截。

            國內有沒有相應的認證呢?

            “有,衛生部的。但是,凈水器這個行業是近年才在國內興起的,標準并不規范,而且不乏潛規則,所以……”

            健康之爭

            不再糾纏于認證的問題,我開始考慮每種過濾系統的實用性。超濾和納濾其實已經可以達到直飲水的標準,但不是百分百安全。反滲透膜雖然費水耗電,畢竟過濾純度高,就算水里有再多污染物,也不用擔心了。

            但是,完全純凈的水真的健康嗎?

            我最近去過的一個飲水與健康論壇。臺上的專家對“純凈水對人體健康到底好不好”這個話題,各執一詞,爭辯得面紅耳赤,到最后也沒得出一個定論來。

            在支持純凈水的專家看來,隨著污染的加劇和檢測手段的提高,哪怕開水里也會有許多有害物質,比如藻類毒素、有毒無機物等,它們雖然不一定會立刻致病,但長期積累帶給人體的傷害不可小覷。完全的純凈水可以摒除各種潛在的有害物質,因此是最安全的飲用水。

            而反對的專家也提出了不少論點:1.水里面含有許多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鈣、鎂、鉀等,如果全部濾去,會影響營養均衡;2.完全純凈的水是偏酸性的,而人體本身是偏堿性的,長期喝純凈水會打破酸堿平衡;3.純凈水會造成營養流失。

            然而,當我深入調查這些專家的背景,卻發現一個詭異的現象:支持純凈水的專家,通常跟凈水企業或是膜生產企業有著密切的關系;反對純凈水的專家,往往跟一些高端礦泉水或功能水企業走得很近,有的專家甚至大肆吹捧電解水、磁化水等的神奇效用。

            為了找一個可靠的第三方資訊來源,我從世界衛生組織下載了2011年的《飲用水質量指南》(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第四版。這本厚達564頁的手冊,主要討論的是維護水源安全、去除水中有害物質、對人體長期安全的飲用水準則。

            就純凈水與人體健康的關聯,世衛組織在指南中稱:“脫鹽水是人造的飲用水。需要關注的是水中的主要離子成分或其比例是否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現在只有有限的證據描述了長期飲用這種水對健康的危險性?!?英文PDF版121頁)

            “由于脫鹽水是人為生產的,在水中常見的一些其他離子濃度較低,而其中有些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元素。但飲水只是這些元素來源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攝入量來源于食物?!?英文PDF版122頁)

            “低礦物質含量的包裝水,人們也在飲用,如蒸餾水和非礦化水,一些人使用礦物質含量低的雨水也沒有發生明顯的不良健康效應,對于經常飲用這些類型瓶裝水是否有益處還沒有得到足夠的科學證據?!?英文PDF版138頁)

            “PH通常對人沒有直接影響,但它是水處理運行上最重要的水質參數之一……為有效進行加氯消毒,PH最好低于8,然而,較低PH的水很可能有腐蝕性。進入輸配系統水的PH必須加以控制,使其對主管道和室內水管的腐蝕性最小?!瓫]有關于PH的基于健康的準則值?!?英文PDF版249頁)

            至于純凈水對于人體危害的論點,我發現大部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一個名為PAAVO AIROLA的歐洲營養學家寫的幾本健康指南暢銷書。然而,那時的環境污染顯然沒有如今嚴重,水質的檢測手段也沒有現在發達,他的論點可能需要再論證。

            為了確證水中礦物質和心血管疾病的關系,世衛組織曾經匯總了1957-2003年期間在18個國家進行的80項研究。其中部分研究認為,飲水的硬度越高,心血管病死亡率就越低,其中鎂元素起了關鍵的作用;而一些動物實驗也表明,長期喝純凈水會導致鎂元素缺乏,從而引發高膽固醇,動脈粥樣硬化。

            但另一些研究的結論卻跟上述研究相反。Morris RW等研究者調查過英國的心臟病案例后,在2008年發表了一篇論文,認為飲用水中的鈣、鎂含量跟心肌梗死沒有關聯,高硬度的水并不能降低心臟病發病率。只有當飲食中礦物質攝入不足時,增加水中的鎂含量才有益健康。

            對于轟轟烈烈的純凈水致病的說法,國外有越來越多學者提出了異議。一位曾在哥倫比亞和斯坦福大學任教的水環境技術專家Eugene Thiers在給我的郵件里闡述了他的觀點:

            “當然,誰不希望喝下去的水里留著全部營養成分,沒有任何有害物質?但這種水也許只存在于某些人跡罕至,沒有被現代文明污染的地方。關于純凈水缺乏營養這件事,我想說,人體每天所需的鈣和鎂攝入量大概是1000-2000毫克和300-400毫克,假設你喝的是硬度極高的水,每升含有48-72毫克的鈣,而且一天灌下八大杯(約2升),你也只是吸收了所需量的14%左右。而一杯牛奶里含有的鈣已經是這個值的兩三倍了。均衡的食物才是主要的營養來源,你不是喝水飽的?!?

            “至于酸堿性和人體營養元素流失的問題,看起來很高深,但它是不是忘記了一個基本問題?當我們喝下一口水時,它立刻跟唾液、胃酸等物質混合在一起,酸堿度早就改變了。再說,礦物元素如果要從人體內溶解出去的話,最可能是發生在小腸里,想想看,這些水經過胃部的時候,可能早就跟你之前吃的漢堡包、水果什么的混在一起了,哪來什么純度可言?”

            也有道理。于是,我又去詢問那個凈水行業的朋友,你長期喝純凈水,不擔心缺乏營養素的問題嗎?

            他翻了個白眼:“現在喝水,最重要的是沒有毒??!”(記者_楊雄 實習生_顏志華 廣東東莞報道 攝影_孫海)

          91久久人妻精品中文无码